the plant Cell:拟南芥中发现新的转录遏制子TIE1
近日来自北京大学、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在拟南芥中发现了一种新的转录遏制子TIE1,并证实TIE1通过将TCP转录因子与TOPLESS/TOPLESS-RELATED辅阻遏物连接到一起,调控了叶发育。相关论文发表在植物学权威期刊《植物细胞》(the plant Cell)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秦跟基(GenjiQin)副教授。
NRR: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影响神经祖细胞分化途径
自发性分化是神经干细胞的特性,而之前的很多关于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的研究都没有考虑到自发性分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因此,自发性分化成为研究神经干细胞生物学特点及临床应用必须面对的问题。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是迄今惟一发现的可以促进成体大鼠海马神经祖细胞向胶质和神经元方向分化的神经营养因子,这与自发性分化的结果相似。
Cell Rep:某些抗炎药物或可影响其非靶点蛋白的功能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Report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三种常见的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或可以改变细胞膜内的特殊酶的活性,这项研究显示,如果高剂量服用或长期服用这些药物将会对个体的健康产生大范围的影响,甚至是毒副作用。
plant Cell:纺锤体组装研究的新进展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丝与着丝粒起初会以随机方式相连接,使得前中期存在许多错误的连接方式。比如一个着丝粒同时受到来自相反方向的纺锤丝牵引,这种现象被称作merotelic连接。如果这些错误的连接不被纠正,将会导致着丝粒间的拉力异常,引起染色体的不同步分离。因此,真核生物采用了一种监控机制来延迟染色体分离,给纠正错误连接方式留有充足时间,该机制被称作纺锤体组装监控。
Cell Stem Cell:利用单个转录因子将皮肤细胞直接变成脑细胞
来自美国格拉德斯通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首次利用单个转录因子将皮肤细胞转化为脑细胞,并且它还能够独自发展为一个相互连接的功能性脑细胞网络。科学家们期待这样的细胞转化可能导致人们开发出更好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模型来测试药物。
plant Physiol:高立志等发现植物基因本身特征对其进化命运的显著影响
多倍化在被子植物中普遍存在,几乎所有的被子植物基因组都经历过多倍化事件,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许多作物都是多倍体或古多倍体。多倍化是被子植物进化的重要力量,许多植物物种就是多倍化形成的。例如,拟南芥基因组经历了至少3次多倍化事件,水稻基因组经历了至少2次多倍化事件,玉米基因组经历了至少3次多倍化事件。在多倍化发生后,整个基因组将经历快速的进化以重建二倍体的二倍化过程。
J Mol Cell Biol:吴家睿等发现一种细胞环境对p53分子调控网络的影响机制
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杂志近日在线发表了生化与细胞所吴家睿研究组与陈洛南研究组共同合作取得的研究成果,报道了一种细胞环境对p53分子调控网络的影响机制及其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 细胞的各种活动,如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等不是互不相关的孤立过程,而是紧密联系、高度协调的互动过程,这些活动之间需要复杂的分子网络进行协调。
the plant Cell:储成才等水稻油菜素内酯信号传导机制研究获进展
油菜素内酯(BR)是一类重要的植物激素,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方面,其在调控植物株型、器官大小及抗病抗逆等过程中的功能决定了BR在生产上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其在粮食作物中的信号传导机制的研究仍知之甚微。 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储成才课题组童红宁博士通过大规模筛选水稻突变体,获得一个BR不敏感材料,并通过图位克隆方法克隆到相应基因DLT。
Cell Metabol:新型生长因子类似物或有效治疗患II型糖尿病的肥胖患者
2013年9月4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Metabolism上的研究报道中,来自礼来制药公司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发现,使用一种名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对肥胖的啮齿类动物进行作用,就可以帮助其改善机体代谢状况,研究者表示,这种FGF21或许对II型糖尿病患者也具有相似的作用效果。
Developmental Cell:着丝粒功能建立与维持的关键因子CENP-A的装配机制被揭示
研究人员通过一系列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实验分析,详细地阐述了CENP-A分子上的Ser68可以通过可逆磷酸化修饰来调控HJURP识别与结合的能力。